在2020年7月份的最后一天,習近平宣布北斗三號正式開通,這標志著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終于完成了全球組網,可以媲美美國GPS了。20多年的時間,我們完成了從北斗一號3顆衛星,到北斗二號16顆衛星,再到北斗三號30顆衛星的升級,增加的不僅僅只是衛星數量和性能,更有一個大國獨立自主發展高科技的信心。
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發展三代
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美國GPS,三代北斗導航系統幾乎沒花什么錢,它的建成,不但讓我們不再受制于人,而且還產生了一個價值3450億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產業,未來可期。
北斗系統的打造幾乎沒花什么錢
目前,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包括美國GPS,中國北斗,俄羅斯GLONASS,歐洲半殘疾的“伽利略”,還有日本的QZSS,它只是作為GPS的輔助系統存在。而有網友實測,無論在中國、斐濟、馬爾代夫,還是非洲、美洲,地面導航系統顯示的衛星數量,中國的北斗只比美國的少一點點,兩者的定位精度也基本相當。不過,有人發現,用華為手機搜星時,基本上都是先出來GPS,然后才是北斗,而且出現得比較慢,這是怎么回事呢?
其實我們的手機上都可以搜星
實際上,這與手機安裝的應用軟件有關。GPS的衛星,編號是小數字放在前面,而咱們的北斗衛星則是100以上的編號,這樣一來自然就放在了后面搜星,未來可以通過簡單的設置,改變這一情況,比如如果我們的北斗衛星編號用0開頭,那么搜星順序必然會被排到GPS前面。
車載導航衛星地面終端
GPS的編號比較靠前
當然,這也與導航衛星的頻段有一定的關系。從占據的衛星頻段資源來說,咱們的優勢確實不如GPS系統。美國GPS由于發展較早,占據了最好的頻段,而我們的北斗頻段,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從歐洲“伽利略”的手上“搶”來的,相當不易。
導航衛星的頻段之爭非常激烈
說到衛星的頻段之爭,北斗其實最開始和“銥星”也有過類似的故事,而馬斯克之所以一次性準備發射上萬顆“星鏈”,除了打造美國西部農村市場的美國版“村村通”工程之外,搶占衛星頻段,甚至搶占軌道資源,也是其重點考慮的內容。在可預見的未來,我國華為等企業也將發射類似“星鏈”的系統,大家在太空中的競爭會更加白熱化。
馬斯克的星鏈搶占了軌道資源
當然,現在的北斗三號絕不是我們發展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重點,下一步將以北斗為核心,構建滿足從深空到深海無縫的定位導航和授時體系服務。我們得琢磨下一代功能更強,服務范圍更廣,更堅韌,更可靠的定位導航設施建設。這一切,優勢一個“星辰大海”,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,發揮更多的智慧。
未來還會有北斗四號 |